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汉血丹心 > 第九十七章 风烟起万里 流年叹未央

第九十七章 风烟起万里 流年叹未央(2/3)

目录

这一年就快要过去的时候,元旦庆典之日,年轻的天子却又宣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。

按照高祖定下的规矩,分封于天下各处的刘氏藩王们,在这一年的辞旧迎新之际,除非是因为特殊原因上不了路,否则无论是谁,都要奔赴长安觐见天子的。

这条规矩,所有的刘姓王爷们是必须要遵守的。当然,也有例外。

在大汉开国至今七十余年的时间里,只有两位已经封地的王爷破过例,都曾引发严重的后果,因为他们的身份都很特殊。

其中一位就是窦太后的小儿子,先皇景帝的胞弟,梁孝王刘武了。

相比较起来,世上母亲大概都是偏爱幼子多些吧。窦太后虽然身份尊贵,胸襟见识不凡,但溺爱小儿子这一点她也没能例外。

并且因为她的过于溺爱和偏袒,最后,让心胸本就不够宽广的汉景帝对自己的这个亲弟弟也有些怀恨起来。

对于刘武来说,窦太后的溺爱对他是福也是祸。来自于皇帝哥哥的处处排挤,压制和冷淡,终于让他那颗本就敏感的心深深失落,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了。

而梁孝王死的时候,正是元旦过后没几天。因为他入冬患病,体弱难行,没有千里迢迢来长安贺旦,让皇帝对他的猜疑更深了,甚至连他的病情都没有派人去慰问一下。

失望,怨恨,忧伤……终于让刘武死在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。而他的死,直接导致了素来对自己的皇帝儿子不满的窦太后的怒意,母子关系一度冷至冰点,也由此引发了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的许多矛盾。

而最后汉景帝的英年早逝,也不得不说与他对这种冷淡母子关系的失望和伤心脱不了关系。

另一个曾经元旦不来朝贺的王爷就是吴王刘濞了。

“吴楚七国之乱”震惊天下,留于史册,是大汉立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国性叛乱。

但引发这次叛乱的最先起因,因为皇家的刻意隐瞒,真相讳莫如深,却是少有人知。

导致这次严重后果的人,其实还是汉景帝本人,只不过当时他还只是太子而已。

各种史书流传的记载,说汉景帝自小性子狷急,脾气有些急躁,缺少容人之量,品性与他父皇的宽宏大量正好相反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,封地在吴越之间,镇守东南历时已久。因得铜山铸钱,又煮海水为盐,垄断厚利,故此,国力日益强盛!

他从来不把堂弟汉文帝放在眼里,文帝继位十多年,他一直阳奉阴违,表面顺从而已。后来听从臣子的劝谏,为了不让天下人说他礼仪不周,便派来世子刘贤到长安问候皇帝,顺便留下以做质子,表示没有不臣之心。

当时身为太子的刘启和刘贤岁数相仿,倒是合得来。一天两人在东宫树下对坐下棋,各自带来的随从们在小主子的身后出谋划策,各有胜负。

刘启仗着自己是太子,非要赢过刘贤才罢手,一局棋走到关键之处,刘启误下一子,被刘贤棋子围住,眼看这一局又要输了,刘启想悔子,刘贤却不肯依从。

两个人都是年少气盛,渐渐为了一枚棋子争执起来。太子刘启怒起心头,顺手操起铁制的棋盘,就朝刘贤头上猛砸过去,吴王世子来不及闭让,被击中头颅,当场脑浆迸裂而亡。

刘启当时也就十多岁年纪,见此情景,知道闯了大祸,赶快躲进自己母亲窦皇后的长乐宫去求助。

汉文帝听到这个消息,大吃一惊。以他的性格,本来是想重重处罚太子,以平息吴王之怒的。

但窦皇后太护短了,哭哭啼啼的在自己丈夫面前一顿哀求,想起她们母子跟着自己在遥远的北疆代国所受的苦,文帝无奈,心软了下来,只得扔下手中的剑,长叹一声,放过了自己闯了大祸的儿子。

后来与朝中大臣们商议过后,用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那些热血飞扬的日子 NBA之中国力量 与你共舞:魔妃舞苍穹 我的体内封印着灭世魔王 雪落关山 青春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诸武争锋 功夫朋克之最后168小时 此间何如是 写个锤子的漫威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