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白华为菅 > 第二十九章

第二十九章(2/4)

目录

也不好再去打扰。

余下的大半个假期,温见宁都躲在房间里忙活自己的第一本长篇。

等到框架打好,素材也收集了个大概,她终于开始动笔。

她打算写的这一部名为《莺啼倦》,主要讲述的是内地农家女阿英幼年被拐卖到塘西,成为一名阿姑,以她的视角来看欢场女子的爱恨情仇。

因事先准备充分,她这一次的写作速度远比上一本《还珠缘》快上许多。

和方鸣鹤商议后,温见宁换了一个笔名——

白茅。

这笔名取自《诗经·小雅》中《白华》那篇,开头第一句“白华菅兮,白茅束兮”,正是当年齐先生曾给她念过的那一句。

开学前后,《莺啼倦》终于正式在《星岛杂谈》上连载了。

《莺啼倦》以香港塘西为背景,写的又是妓女这样吸睛的话题,从第一期连载起就引起了小范围的热潮。因为温见宁准备得周全,关于塘西的细节逼真,有人说她是一个惯于风月的无耻文人,有人说她本身就是个妓女,才能写得这样真实。

温见宁想不明白,她虽写了这种题材,但里面并无任何风月之事,怎么就成了别人口中的无耻之徒了。不过不管怎么说,《莺啼倦》带得小报的销量节节升高,方鸣鹤也高兴得给温见宁提了一角钱的稿费。

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。温见宁在里杜撰了一个花名叫玉棠春的妓女,正好和塘西新挂牌的一位阿姑撞了名字,对方一夜之间身价骤抬,引得有不少妓女纷纷写信给报社,愿付广告钱给这位白茅先生,只求他在文中提及自己的名号。

这种事对于报社来说并不少见。

十几年前内地风靡一时的《晶报》上曾经专门开辟了一个名为“莺花屑”的栏目,专门给妓女登广告来盈利。时至今日,已成为一种惯例。

虽说这事可能不太讲究,但毕竟只是在中改动几个字的事,所以方鸣鹤特意来信问过温见宁的意见。

温见宁对此颇为无语,虽然她确实很想赚钱,但还没沦落到靠给妓女打广告为生的地步,当即回信拒绝。之后再有类似的信件,她便全权交由报社的人帮忙处理。

转眼之间,漫长的暑假过去,终于到了温家姐妹开学的日子。

除了还在念小学的见瑜外,其余三人都就读于南英中学。

温见宁八岁入学,这次暑假开学回去便要步入初中三年级。

而刚过完十六岁成人礼的见宛即将度过在中学的最后一段时光,等到明年这个时候,她将会是在姐妹中最先一个念大学的;年龄最小的见瑜当初入学考试成绩最好,但姑母还是压了她两年才放她入学,所以她今年还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。

她们三人的成绩名列前茅,让温静姝素来颇为得意,每每聚会时都要拿她们夸耀。只有见绣一个,虽然她也很用功,但仍只是中游水平。

开学后,温见宁的生活和往常变化不大。

每日除了上课学习外,她一放学便回去躲在房间里先写完作业,再准备下一期要连载的稿子。只有偶尔学校社团有活动时,她的日程安排才会有所变动。

南英中学的社团活动很丰富,但和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见宛她们不同,温见宁只加入了一个文学社。

南英中学的文学社名为“野火”,取自白居易那句脍炙人口的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。除了这个意思之外,野火本身还是英国人对香港一种花的叫法。这花呈艳红色,开时烈烈如火烧云霞,浓得几乎化不开。每年五月过后,浅水湾附近会有大片野火花开放。花期一直持续到七八月底,这野火便烧过整整一个夏天。

温见宁曾在一本植物图鉴上翻到过这种植物,知道它还有个别名叫凤凰木。想来当初创立文学社的前辈们,在起名字的时候应该花费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蛇祸 造化树 浮华千重 大唐暴君之召唤群雄 我有任务系统 亲爹系统我是谁 天源令 我绝对不要成为科学家 六合奇闻录 秦时真咸鱼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