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皇弟 > 第三十五章巨舰扬威惩不义

第三十五章巨舰扬威惩不义(2/8)

目录

听到这个消息后,舰队的官兵非常愤怒,纷纷要求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国家。朱厚炜舰队霍洛城待了七天,朱厚炜通过海商结合自己后世航海时学习的历史知识,初步掌握了满剌加王国的渊源和目前的状况。

其实不用劝,他已经下定了决心,要在这里打上一仗。当然他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。

满剌加(又名马六甲)原为一无名渔村,四处草莽丛生,一片荒凉,位于马六甲河边,背山面海,形势险要,又有便于停泊小船的港湾,海盗出没,仅有居民数十,多为来自暹罗属地淡马锡的难民。

由于此地土地贫瘖,粮食不足,居民多以捕鱼为生。中国唐代开始,马六甲海峡成为东西交通孔道。1402年,来自苏门答腊的巨港王子拜里米苏拉(parasara)初到马六甲并建立起马六甲王朝,其随从占居民人数的大半。

当时印度文化在马六甲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,当地居民主要信仰佛教或印度教,许多地区甚至仍处自然崇拜,当地土著非常的原始。相较于长久盘锯马来半岛沿海与内陆森林的土著,拜里米苏拉等人无疑是外来民族。

为了稳定国基,和当地土著和睦共处被视为马六甲立国国策。此外,因其与室利佛逝的渊源,满剌加王在国防军事上得到了以海为生的海人(orang ut)之绝对效忠和配合。

满剌加王朝历史上与大明联系密切。明朝同满剌加王国的政治、贸易关系有很大发展,1403年(永乐元年)10月明朝尹庆南巡,拜里米苏拉(拜里迷苏剌)遣使朝贡。1405年9月,大明皇帝朱棣封拜里米苏拉为满剌加国王,赠予诰印、彩币、袭衣、黄盖,并应拜里米苏拉请求刻制镇国石碑。

该碑由郑和于1409年用船载到马六甲,立于三宝山上(该碑到后世已下落不明)。1411年,拜里米苏拉亲自率领妻子和随从540人朝贡中国,进贡麒麟,明成祖赐黄金相玉带、仪仗、鞍马,赐王妃冠服。九月拜里米苏拉王辞行,明成祖赐宴于奉天门,赐玉带、仪仗、鞍马、黄金、白金等。

此后,拜里米苏拉及其子孙曾多次访问中国。据《大明会典》的记载,马六甲的贡品有四十余种,其中大部分并非马六甲的产物,由此推断马六甲在当时已经是商贾辐揍之地,举凡波斯、阿刺伯、印度及马来群岛之珍奇异品,几乎尽萃于此。

第二任统治者伊斯干陀沙为了调和与当地土著的关系,迎娶了巴塞公主,改信教。第三任统治者斯里马哈拉加仿效室利佛逝的遗制,建立起马六甲典章制度。第五任统治者苏丹目扎法沙在位时将教定为国教。

马六甲的繁荣引来了暹罗的入侵,因拒绝向暹罗进贡,满剌加王朝遭到暹罗两次进犯,四朝首相敦霹雳(tun perak)派敦他拉尼前往暹罗修好。极力推广教的马六甲后来更取代巴塞(pasai)成为教的传播中心,获得“小麦加”的美誉。

随着教势力的抬头,印度宗教派与教教派的争端逐渐加剧。首相敦霹雳致力于调和两者的关系,敦霹雳也采用了许多印度的制度,使马六甲的行政更有效率。这段时期是满剌加王朝历史中的黄金时期。

逐渐地,马六甲海峡取代了克拉地峡(kraisth)地位。马六甲从渔村成长为该地区最重要的港口,吸引来自爪哇、印度、阿拉伯和中国的商人,作为两次季风之间中印贸易的停泊点。

随着大明禁海,在贸易上,当郑和大船队绝迹于亚洲海域之后,满剌加国充分运用了明王朝建立起的贸易网络。卡希姆努力使满剌加王国成为中国、印度和阿拉伯商人之间的重要贸易桥梁。

在原时空里,满剌加王国在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兴起前,成为东亚不折不扣的海洋城市。每年吸引好几百艘船只顺着季风前来贸易,中国人、印度人、阿拉伯人、欧洲人挤满了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媳妇大我妈3000 平安时代的百鬼夜行 盛宠西域小公主 医神的绝美未婚妻 主神的图书馆 峡谷之最佳辅助 诸天一道 我是阴阳法师 我家王爷太豪横 穿越福女越农门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