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> 四合院:倒斗盗墓?我正经打猎啊 > 第987章 霍呼

第987章 霍呼(1/2)

目录

方便照应。”盘下铺子那天,沈知意请张妈剪了红绸,又让沈石头写了块木牌——“锦绣阁”。开张前夜,她在铺子里打了个地铺,闻着新裁的布料香,一夜没合眼。锦绣阁的生意比预想中好。沈知意改良的衣裳既有古风韵味,又方便行动——比如把传统襦裙的裙摆改短三寸,加了暗袋;把宽袖改成收窄的箭袖,却在袖口绣上可拆的流苏。镇上的姑娘们都爱来,连县太爷家的小姐都派人来订做。张妈辞了布庄的活,来锦绣阁当掌柜。沈知意给她开每月一两银子的工钱,比布庄多了三倍。李氏也常来帮忙,蹲在门口纳鞋底,看见熟客就笑着打招呼:“我们知意的手艺,十里八乡都找不出第二家。”入冬时,锦绣阁添了位新伙计——顾云舟介绍来的苏绣师傅。老太太带来个木匣子,里面全是绣线,最细的比头发丝还软。“这是我年轻时在宫里学的‘发丝绣’。”老太太捏着沈知意设计的纹样,“配你的样式,能卖出金子价。”她们合作的第一件衣裳,是件孔雀蓝的斗篷。用发丝绣在薄如蝉翼的纱上,远看像落了层星光,近看才发现是密密麻麻的缠枝纹。顾云舟把斗篷送到苏州的绸缎庄,竟卖出了五十两银子的高价。“咱们开分店吧。”张妈数着账本上的银子,笑得合不拢嘴,“苏州、扬州,都开上锦绣阁!”沈知意却摇摇头,指着铺子里的学徒:“先教她们手艺。”她收了四个贫苦人家的姑娘当学徒,不仅管饭,每月还发月钱,“手艺传下去,铺子才能长久。”开春时,县太爷的夫人派人来——要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做嫁妆,整整十二箱衣裳,要求件件有新意。沈知意带着学徒们忙了三个月,从嫁衣到日常穿的襦裙,每件都有独特的绣样:鸳鸯戏水用了打籽绣,缠枝莲用了盘金绣,连帕子角都绣着小小的囍字。送嫁衣去县衙那天,沈知意坐着顾云舟的马车。路过当初下车的村口,她看见槐树下的石磨还在,只是多了个卖茶水的小摊。“听说你叔父把房子翻新了。”顾云舟掀起车帘,“还在院里种了你喜欢的玉兰。”沈知意笑着点头。李氏去年生了场病,是她请了城里的大夫来看;沈石头进了学堂,笔墨纸砚都是她置办的。叔父见人就说:“我家知意有出息,比儿子还强!”嫁妆的尾款送来那天,沈知意把银子分成三份:一份给张妈和苏绣师傅添工钱,一份给学徒们做新衣裳,剩下的买了良田,租给村里的贫困户,只收三成租子。“你就不怕赔本?”顾云舟帮她清点地契,指尖碰到她的手背,像有电流窜过。“钱是挣不完的。”沈知意把地契收好,“我刚来时,连挑水都不会,是大家帮我才有今天。”她抬头时,正对上顾云舟的目光,他眼里的笑意像春水,漾得她心头发暖。秋收后,锦绣阁的苏州分店开张了。沈知意带着两个最得力的学徒去打理,临行前,张妈塞给她个红布包:“这是老太太给你绣的荷包,说能保平安。”荷包上绣着对戏水的鸳鸯,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。苏州的铺子开在观前街,隔壁就是百年老字号的绸缎庄。沈知意没学别家搞低价竞争,而是推出“定制服务”——根据客人的肤色、体态设计样式,再配上独一无二的绣样。有位富商的妾室生来肤色偏黑,沈知意给她做了件烟霞色的旗袍,用银线绣着竹叶,反倒衬得她肤色莹润,富商当即定下十件衣裳。顾云舟每月都会来苏州,有时带些镇上的点心,有时送来新到的丝线。他总在铺子打烊后才来,帮她整理账本,听她讲遇到的趣事。有次沈知意试穿新做的百褶裙,转身时裙摆散开,像朵盛开的牡丹,顾云舟看着她,突然说:“等开春,我请媒人去你家提亲吧。”沈知意的脸颊腾地红了,指尖绞着裙角:“我还得忙铺子的事。”“我等你。”顾云舟的声音很轻,却像绣线一样,牢牢缝进她心里,“不管等多久。”第二年桃花盛开时,锦绣阁的扬州分店也开张了。沈知意成了远近闻名的“沈掌柜”,却依旧保持着亲手裁剪的习惯。每天清晨在铺子里的工作台前坐下,阳光透过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大国实业 大郎别怕,我有挂 末世:我有一屋子美女房客 何雨柱的穿越生活 快穿,反派又把宿主宠上天 平行修仙传 战神龙王凌羽 赶海后,我靠着龙珠日赚百万 炮灰千金认祖归宗后全家瑟瑟发抖 这位小姐,我真是个好怪兽啊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