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耽美 > 最后一个掌教 > 第七十章:茅山宗

第七十章:茅山宗(1/2)

目录

茅山派为西汉初年三茅真君所创,后中国南朝齐、梁道士陶弘景所创,因在茅山筑馆修道,尊三茅真君为祖师,故名茅山。

大约在汉元帝初元5年(公元前44年),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固、衷于茅山采药炼丹,济世救民,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,茅氏三兄弟得道于茅山,开茅山道派。

后来被开山祖师陶弘景集儒、道、佛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,《黄庭经》是茅山派的重要经典,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课经。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经营数十年,从而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,故后世也称上清派为“茅山宗”。他编写的《真诰》一书记录茅山道教的传授历史,人数在百人以上。

茅山地址在江苏句容,是中国著名道教名山,上清派发祥地,道教称之为“第八洞天,第一福地”,为道教最为著名与主要的教派之一。

此派主修上清、灵宝和三皇等经书,奉元始天王、太上大道君、太微天帝君、后圣金阙帝君、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,主张思神、诵经、修功德,兼修辟谷、导引和斋醮。

除此之外,茅山宗的重要经典《黄庭经》分别为内外两篇,全名《太上黄庭内景玉经》和《太上黄庭外景玉经》,《黄庭经》是前代修炼养生经验的总结,为后世的内修了基本理论和方法,被称为“寿世长生之妙典”。

该派代表人物除茅山大宗师陶弘景外,先秦时有仙人展上公、郭四朝等,秦汉时有高道李明、左慈等,两晋时有祖师魏华存、杨羲、许谧、许翙与著名的道教大师葛洪等,南北朝时有科仪大师陆修静、孙游岳等,隋唐时有王远知、潘师正、司马承祯、李含光以及著名诗人李白等,高道辈出,为道教正宗与道门主流。北宋时与龙虎山、阁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,号称三山符箓,以茅山上清经箓为三宗最高。唐朝盛行茅山派道教。

茅山派师承传递为陶弘景→藏矜法师→王知远(528—635)→潘师正(585—682)→司马承桢(647—735,书法家、思想家)→李含光(683—769,思想家)→吴筠(不详——778,道教思想家、诗人)。

当时这些茅山派道教掌门人都得到了唐朝皇帝的高度尊敬和重用。

唐朝道教鼎盛,传奇人物辈出,比较出名的有张果、叶法善、罗公远、吕洞宾。

张果,久居深山,世人传言他可能有长寿秘诀,会闭气功一些失传了的法门,此人生活于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。

叶法善,括州括苍(今浙江仙居)人,精通道术。历高宗、中宗、睿宗、玄宗四代,活了107岁,书法家李邕的《有道先生叶国重神道碑》也有传说是叶法善迫使李邕在梦中写的,又称《追魂碑》,具体什么情况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清楚。

唐玄宗时期人物吕洞宾(798—不详),字岩,号纯阳子,唐京兆(今西安)人。六十岁时遇钟离权得道,这位鼎鼎大名的神仙留下来的传说可就多了去了,光世人皆知的就有江淮斩蛟、岳阳弄鹤、客店醉酒、黄粱一梦等等,真可谓是道家传奇人也!

除了这个吕洞滨,在道教也有八仙的传说,比如人们耳闻熟详的“八仙过海”,基本上这些人在世的时期乃唐朝到五代,其中只有曹国舅传为宋朝人;这八仙中,另外除了张果、吕洞宾和韩湘子确有原型可考外,其余五位都是传说。传说和神话故事多,是道教风行的一种表现,也是老百姓向往道教神仙世界的一种表现。八仙惩恶扬善,又是老百姓向往美好社会生活的表现,可见当时道教是有多么昌盛。。

在唐朝时期,以传授上清经法为主的茅山宗一派,出了很多知名的道士,如上面说的王远知、潘师正、司马承祯、吴筠和李含光等等。通过他们的活动,茅山宗逐渐成为在全国具有最高地位的道派。其中,王远知是茅山宗第10代宗师,为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你是喜欢 是妖精呀! 回到明初当王爷 特摄之魂 天行战记 绝世至尊:凰惊天下 穿越之顾祈 凤还巢:盛后归来 冷王残妻:绝宠妖孽世子妃 这个师父有点酷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