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民国之国术宗师 > 第93章 国术的黄金时代

第93章 国术的黄金时代(1/2)

目录

户山的特训学生快要气疯了,堂堂军校优等生,还要坐在火车上搞暗杀?几个人商量了一下,就把这任务丢给了廖雅泉、王舞洋,转身回日本去了。

两个女间谍脱不开身,就转给两个刚刚派过来的间谍新人。

两个小间谍一个叫伍洋佐,一个叫林秋正。都是刚完成训练的新人,即没什么靠山,也没什么成绩,只能苦着脸每天盯着中央国术馆门口。

赵婧之情绪不高的开始收拾东西。北上,她总得见一下公公婆婆,可还有一位在那里,怎么办?父母给她的劝告,只能是往好处想,往好了做,可压抑,总是无法避免。

军事四兵的教范终于定稿。

张之江专门跟王洪密谈了几次,主要让王洪把虚名让出来。

因为要面向中央直系部队、各地方军阀部队,常光头和许多军政要人也都题了字不说,这教范的作者都已经列了满满了一页纸。政要名人、大小军阀、各有实力的部队都得摆上去个吃果果的人。王洪只能排在作者页的最后一排。

不得不说,张之江为此书的推行费尽了心思,宁可让王洪成了挂在尾巴上的名字,去满足所有的政要,也要把这本书发行到军队里,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。

王洪也年轻,张之江跟他说了几次,他也就当做实事了,没去计较这虚名。

反正,正式刊行后,在军中普及这四门武技,起码能让很多人与日军拼剌刀时活下来,这也算是善莫大焉。

这本书,似乎除了他们几个编著者的属名权,皆大欢喜,也没谁亏。连带着这一届的学生,除了张之江硬留下两个做示范的,其他的学员,已经不用推荐,全被军队要光了。

给王洪的补偿更丰厚。

张之江开始给他饯行,倒不是赶人,而是他又要到别的地方公干去了,只能提前给王洪送行,顺利给王洪结一下工资和稿费。

两个月的工资按着顶级教授给的,800大洋一个月。

写书的稿费,2000大洋,还有所谓中央国术馆的饯行礼,1000大洋,小夫妻的资产一下子翻了一翻。

为什么会如此?

这里先说说国术的大环境。

这个年代,是国术的黄金时代。

首先,这个时代国术被重视的程度,远远比今天高。

受够了有清以来的瘦弱积疾,这个时代的人,都在奋力改变这个状态。人们首先能想到的,就是习武强身。

在政府和社会人士的推动下,一般的大学和好一些的中学都聘有武术教师,国术馆更是遍地开花,一派繁荣景象。

只要练出些名堂的人,学校教师、高官幕僚、开国术馆、当军官、做保镖,机会非常多,是一门堂堂正正的职业。不象现在练武的人,只能去做保安、做演员替身、做打手。

在重视国术的大环境里,著名国术家的社会地位也是相当的高,受到普遍尊重。

顶级与次一级的,都被高官们或聘为保镖或聘为幕僚。

象徐世昌聘孙禄堂,陈济棠、李宗仁请杨澄甫任广东省政府参事。李景林自身就是军阀出身。连尚云祥这个不愿意往外走动的人,也被宋哲元聘请了过去。

很多社会名流,都主动拜到著名的拳师名下。

象孙禄堂在上海收过的徒弟就有:青帮姜怀素、杜月笙,军界政界的李烈钧、熊式辉等等,他们拜师都不为学拳,而是出于仰慕。

杨澄甫更是收过数省的长官为徒。

其次,国术行业的待遇非常高。

从中央到各省都有自己的国术馆,馆长往往是中央或地方的高官兼任,重金聘请当时一流的武术家任教,各门各派兼而有之,待遇优厚,可与当时大学的整体薪资相当。

鲁迅当时300多大洋的工资,已经是绝对的高工资了。
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

书页 目录
好书推荐: 平生以念久 我即是妖 五代梦 书生驾到 天偃之歌 意亦何寻 横扫大千 异世寻源 诸天屠神 重楼界主
返回顶部